时隔3年,《外商投资准入特别管理措施(负面清单)》再次更新,从2021年版升级为2024年版。
国务院总理李强8月19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通过了包括《外商投资准入特别管理措施(负面清单)(2024年版)》(以下简称《清单》)在内的一系列重要文件。
各界对《清单》更新早有期待。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继续缩减外资准入负面清单,全面取消制造业领域外资准入限制措施。今年3月,商务部新闻发言人何亚东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现行的外资准入负面清单,包括全国版和自贸试验区外资准入负面清单,其中,自贸试验区外资准入负面清单已经实现了制造业清零。下一步,商务部将会同相关部门抓紧修订全国版外资准入负面清单,实现制造业领域外资准入限制清零。
8月16日,商务部国际贸易谈判副代表李詠箑表示,将继续放宽外资市场准入,尽快修订和发布新版外资准入负面清单。
时间回溯到2013年。彼时,上海自贸试验区挂牌成立,中国第一份外资准入负面清单发布实施。10多年来,外资准入负面清单多次“瘦身”,折射出中国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的坚定决心,也为全球投资者共享中国发展红利创造了条件。
负面清单释放了积极的开放信号。目前,世界上大多数国家和地区均采取负面清单的外资管理模式。在逆全球化思潮抬头的复杂背景下,中国通过扩大外资准入,优化负面清单,坚定地表明了推进投资自由化、贸易便利化的决心,践行“一带一路”建设和全球化进程。特别是显著扩大的服务业开放是一大亮点,这也与我国高质量发展阶段的要求和趋势相适应。我们期待,新的政策能降低信息技术、金融、商务等服务业的贸易成本和外部不确定性,能激励更多外资积极参与中国市场,共创发展新机遇。
负面清单是政府职能转变的写照。政府对市场准入的限制和审批、核准职能减少,意味着简政放权,政府的角色将更多地从事前监管转换到事中事后监管,形成政府职能聚焦制定规则、服务企业的新机制。10多年来,负面清单的推出与更新也伴随着简政放权、优化服务等一系列改革举措,我国正在不断为各类主体创造公平、透明、便利的投资和营商环境。
负面清单同时也是鼓励竞争的信号。相对于正面清单,负面清单符合“法无禁止即可为”的法治理念。随着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经济运行产生阶段性变化,传统发展动能与新动能更替,我们早已意识到不能再依赖国际分工与合作的低成本优势。推出并逐步缩小负面清单,更好扩大外资准入将会强化市场竞争,刺激本土企业通过开放和创新以提高企业和产品竞争力,有效促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特别是在制造业领域,我们已经是当之无愧的制造业大国,扩大外资一方面可以带来更为先进的外资技术,主动引导国内制造业行业转型升级;另一方面也能推动国内制造行业转型升级,更好推动产业升级。
一张负面清单,折射出我国的高水平对外开放进程。10多年来,清单上的每一个“减法”,都意味着一个更加开放的领域,并带来实实在在的开放效果。我们期待,以规则、规制、管理、标准对接的制度型开放越走越深,以“小清单”撬动大发展。
Copyright C 2021-2022 All Rights Reserved 国家金融人才网 京ICP备2024064642号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双桥中路 EMAIL:jrhrcloud@govjrhr.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