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话:010-53392691
关闭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职场资讯 > 行业动态

中办、国办重磅部署!

来源:国家金融人才政务云 时间:2024-08-29 作者:国家金融人才政务云 浏览量:

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发布了《关于完善市场准入制度的意见》(以下简《意见》),这份文件共提出完善市场准入负面清单管理模式、科学确定市场准入规则、合理设定市场禁入和许可准入事项等10条意见,被称为“市场准入10条”。

国家发展改革委经济研究所副所长郭丽岩撰文指出,《意见》紧扣“开放透明、规范有序、平等竞争、权责清晰、监管有力”的目标要求,对完善市场准入制度作出了系统部署,有利于增强市场准入制度的统一性,稳步提升市场准入效能,从而为加快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提供有力支撑。

完善市场准入负面清单管理模式

《意见》第一条即提出“完善市场准入负面清单管理模式”,要求各类依法设定的市场准入管理措施,全部列入全国统一的市场准入负面清单,严禁在清单之外违规设立准入许可、违规增设准入条件、自行制定市场准入性质的负面清单。

郭丽岩认为,此举进一步明晰了“负面清单管理模式”的内涵,通过完善制度确保“一单尽列,不得单外有单”,即各类依法设定市场准入管理措施,全部列入全国统一的市场准入负面清单管理,严禁在清单之外违规设立准入许可、违规增设准入条件、自行制定市场准入性质的负面清单,充分维护了该项制度的严肃性和权威性。

《意见》对加快完善市场准入制度主要任务、关键举措和组织保障进行了系统而全面的部署。将前期市场准入相关体制机制改革成果上升为制度性安排,从为市场经济有效运行提供高水平制度供给的角度,强调制度与政策协同,加快构建一整套市场准入制度体系。

“完善的市场准入制度体系不仅包括市场准入负面清单本身,而是涉及立规建制、清理破除、协同监管、效能评估等环环相扣的完整制度体系,这充分体现了经济体制改革的系统思维,也充分体现了处理好活力和秩序、发展和安全等重大关系的辩证思维。”郭丽岩表示。

加强内外资准入政策协同联动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坚持以开放促改革,依托我国超大规模市场优势,在扩大国际合作中提升开放能力,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

“开放透明”是完善市场准入制度体系的重要特征,《意见》紧扣稳步扩大制度型开放要求,突出体现高效规范、公平竞争、充分开放,提出加强内外资准入政策协同联动,不能对外资已放开限制的领域,对内资进入反而仍有门槛;同理,对内资依法实施准入管理的,外资同样要遵守。业内专家表示,这是以问题为导向,回应社会诉求和企业呼声,强调对内外资平等准入举措务必落实到位。

同时,《意见》还鼓励锐意创新、先行先试,着力推进制度创新,使准入规则更加科学合理、管理模式更加规范统一。郭丽岩举例称,例如,我国已经分批制定和推出了针对若干重大战略区域放宽市场准入的特别措施,这些特别措施具有先行先试、改革探路的特色,要抓好已出台措施落实和效果评估,具备推广复制条件的,加快在全国更大范围推广复制,从而为进一步放宽和规范市场准入提供有力支撑。

完善与新质生产力更相适应的公平准入制度体系

“市场准入10条”的重要时代特征,就是完善与新质生产力更相适应的公平准入制度体系。郭丽岩分析称,一直以来,如何使超大规模市场资源加速转变为现实生产力,都是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面临的痛点和难点。以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为导向完善市场准入制度,正是瞄准这一痛点的务实举措,能够为科技成果转化最大限度地松绑解缚,从而有助于新技术新产品加快研发、最终闯过“死亡之谷”,并在全过程汇聚和吸引更多耐心资本。服务业是市场潜能最大的领域,社会资本尤其是民间资本和外资有较强准入意愿。进一步清理服务业准入环节的各类准入限制,破除显性或隐性的市场壁垒,适时放宽服务业市场准入,有利于营造“敢投、能投、投得好”市场准入环境,从而有利于促进产业深度转型升级。

在此背景下,《意见》指出要科学确定市场准入规则,明确提出要前瞻性部署新业态新领域市场准入体系,更好促进新质生产力发展,提出若干实施方案和建设行动:一是分领域制定优化市场环境实施方案,针对性破除阻碍新质生产力加快形成的堵点卡点,推动新业态新模式加快发展;二是用好先进技术应用推进中心和各类科技成果转化等创新平台,畅通产业体系、创新资源、资本要素、应用场景、制度政策等,因地制宜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三是实施前沿技术领域创新成果应用转化市场准入环境建设行动,率先推动海陆空全空间智能无人体系应用和标准建设,加快构建绿色能源等领域准入政策体系,积极扩大数字产品市场准入;四是围绕战略性新兴产业、未来产业重点领域和重大生产力布局,选择重点区域开展放宽市场准入试点,分批制定和推出放宽市场准入特别措施,进一步引领和拓宽新技术市场应用;五是积极参与国际市场准入规则和标准制定,推动重点领域创新成果便捷高效应用。


微信扫一扫分享资讯
微信公众号
手机浏览

Copyright C 2021-2022 All Rights Reserved 国家金融人才网 京ICP备2024064642号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双桥中路 EMAIL:jrhrcloud@govjrhr.cn

用微信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