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话:010-53392691
关闭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职场资讯 > 行业动态

8月份银行业罚单数量金额双增

来源:国家金融人才政务云 时间:2024-09-24 作者:国家金融人才政务云 浏览量:

金融监管“长牙带刺”不断深入,严监管持续落实。三季度以来,银行业罚单数量与处罚金额出现持续增长。《金融时报》记者梳理同花顺iFinD数据发现,今年8月,中国人民银行、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以及国家外汇管理局对银行业金融机构(包括各分支机构)开出172张罚单,共涉及被罚没总金额约2.53亿元(以处罚公告日统计),较6月份与7月份出现较大幅度增长。

从违规事由来看,信贷业务违规与内部控制存在不足仍然是银行业金融机构业务违规“重灾区”。业内专家表示,需持续以严监管态势督促机构规范信贷业务。金融监管总局半年度工作会议也强调,下半年要坚决落实强监管、严监管要求,立足监管实践,紧盯实质风险,健全金融法制,提升执法效能。

处罚金额增加 大额罚单再现

整体来看,8月份,罚单数量较此前略有增长,整体被罚没金额也出现较大幅度增长。今年8月,银行业金融机构共收到上述金融管理部门开出的172张罚单,被罚没金额合计25321.13万元。此前,6月份与7月份,银行业金融机构收到罚单总金额分别为1.06亿元与1.98亿元。

从主体来看,农村商业银行是8月收到罚单数量最多的银行机构,8月份共收到58张罚单;国有大行(包括各分支机构)共收到罚单46张;股份制银行、城商行则分别收到27张、35张罚单,显示出不同类型的银行在合规方面均面临挑战。

从被罚没金额来看,股份制银行最高,合计被罚没8604.45万元。国有大行8月份合计被罚没6658.58万元;城商行中,25家城商行共收到36张罚单,被罚没5038.49万元;农村商业银行尽管收到罚单数量众多,但整体金额较小,8月份共被罚没3716.41万元。政策性银行中,国家开发银行3家地方分行共被罚没225万元。

8月份,银行业金融机构整体被罚没金额出现增长,与大额罚单再现有关,尤其是股份制银行当月合计被罚没的8604.45万元中,2张大额罚单金额合计超过7000万元,具体来看,分别涉及罚金4780万元、2340万元。另有国有大行收到一张4360万元的大额罚单。

值得关注的是,今年上半年,商业银行收到的超千万元罚单仅有2张,进入三季度以来,金融管理部门对银行业金融机构开出的大额罚单数量明显增加。招联首席研究员董希淼告诉《金融时报》记者,金融管理部门对金融机构的检查和处罚有一定的节奏,出现阶段性变化是正常现象。下一阶段,强监管、严监管态势将进一步持续和深化。

此外,1家互联网银行及2家外资银行收到监管罚单。其中,百信银行因未严格落实交易信息真实、完整、可追溯相关要求,提供个人不良信息未事先告知信息主体本人等信息披露相关违规事由被中国人民银行北京市分行给予警告并处罚款503.2万元。外资银行中,星展银行(中国)因违反《跨境担保外汇管理规定》相关条款等4条违规事由被国家外汇管理局上海市分局警告并处罚款569.57万元;华商银行则因未及时将集团客户纳入统一授信管理,受到了金融监管总局深圳监管局25万元罚款处罚。

需持续规范信贷业务

记者分析违规事由发现,信贷业务违规仍然是银行业金融机构受到监管处罚的主要原因。在8月份全部172张罚单中,涉及信贷业务违规的约占六成,被罚没金额超1.7亿元。相关违规行为包括违规发放贷款、贷后管理不到位、虚增存贷款规模、贷款资金回流等。

金融监管总局开出的3张千万元级别罚单中,贷款业务违规都是主要违规事由,主要涉及规避委托贷款监管、违规发放贷款、贷款流向房地产和证券市场等限制性领域、贷后管理不到位、虚增存贷款规模等相关违规行为,以及涉事银行对相关违规问题整改不到位等。

“未对集团客户统一授信”出现在多家银行被罚事由中。据了解,未能对集团客户实施统一授信,意味着银行可能无法全面评估和控制对单一集团客户的信贷风险,这可能导致银行对集团内部关联交易和风险传递的忽视,导致信贷风险的集中和放大,从而增加银行的风险暴露。相关违规事由体现出银行业金融机构在信贷管理方面的不足。

违规发放贷款和贷后管理不到位则是银行的主要违规事由。例如,罚单信息显示,有银行存在违规发放房地产贷款、违规向关系人发放信用贷款、信贷资金违规流入证券账户、贷款资金违规回流借款人等违规行为。通常直接当事人也会被处以警告与罚款。

此外,部分银行仍然存在虚增存贷款规模的现象。在业内人士看来,这反映出当前仍有部分金融机构存在“规模情结”,需要在内部考核、治理方面作出调整。

信贷业务一直是金融管理部门最为关注的领域,机构也在持续加强风控与管理。“信贷业务是银行最基本的业务,较为容易触及合规方面问题,对银行而言,贷款资金用途、流向的监控也一个难题。”董希淼告诉记者,近年来,金融管理部门对相关违规行为进行处罚,总体上有助于银行树立审慎经营理念,依法合规发展业务,更有效地防控信用风险。上海金融与发展实验室首席专家、主任曾刚表示,金融机构需要加强合规管理和风险控制,调整业务结构和发展战略,提高信息披露和透明度水平。


微信扫一扫分享资讯
微信公众号
手机浏览

Copyright C 2021-2022 All Rights Reserved 国家金融人才网 京ICP备2024064642号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双桥中路 EMAIL:jrhrcloud@govjrhr.cn

用微信扫一扫